近日,2025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公布比赛结果,我校获得一等奖4项、三等奖2项,其中“机器人旅游—机器人寻宝(总决赛)”项目获得全国亚军。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机器人世界杯中国赛是教育部认定的A类学科竞赛,由中国自动化学会主办,Robocup中国委员会协办,是国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的机器人领域综合性赛事之一。大赛涵盖机器人足球、先进视觉、自动分拣、服务机器人、医疗机器人、无人机挑战等60个子赛项。与往届相比,本届大赛覆盖范围与团队数量均实现历史性突破。 此次大赛取得优异成绩,是我校学子在学科竞赛领域的又一次突破,也是学校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成果的有力印证。获得四项一等奖的好成绩,不仅为学校赢得了荣誉,也充分展现了我校在机器人研发与创新实践教育方面的扎实基础和育人成效。电气与自动化学院始终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研”的理念,积极组织学生参与高水平科技竞赛,全面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与综合素养。张玉梅
|
第十四届江苏省师范生音体美专业教学基本功大赛开幕式在我校举行
10月17—19日,第十四届江苏省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音体美专业)在我校举办。17日下午,大赛开幕式在我校艺术中心剧场举行。江苏省教育厅二级巡视员、江苏省学校美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江苏省学校体育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李金泉,江苏省教育厅教师工作处副处长李辉,江苏省教育厅体卫艺处二级调研员王红蕾等出席开幕式。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代表学校致辞。省教育厅体卫艺处处长李海宁主持开幕式。徐骏代表学校致欢迎辞,他对各位领导、参赛师生的到来表示欢迎,回顾了我校百年办学历史,重点介绍了学校在师范教育,尤其是音体美专业建设方面取得的成果。他表示,南通大学坚持以“大美育”理念统筹美育与体育融合发展,立足江苏基础教育需求,构建了“理论筑基、实践赋能、美育浸润”的特色培养体系。相信通过这场大赛,必将进一步推动我省音体美师范教育的理念创新、模式优化。学校将以“细致、精致、极致”的标准做好服务保障,确保大赛公平公正、有序高效。李金泉代表省教育厅和本届大赛组委会致辞,向全体参赛学生、领队老师和评委表示热烈欢迎,并向保障本次大赛付出辛勤努力的南通大学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师范生教学基本功大赛是我省师范教育的传统赛事和金牌赛事,音体美专业竞赛是对高校音体美专业师范生人才培养质量的集中检验,也是推动高校音体美师范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为确保大赛圆满进行,他提出三点要求:一是严格纪律,所有参赛人员要严格遵守比赛规定,比赛期间做到“两点一线”。二是文明展示,参赛学生要注意着装和言行举止,符合教师职业特质,尊重评委,正确看待成绩。同时,评委要爱护学生,公平公正履职。三是重视安全,参赛全程都要把安全放在首位,包括参赛期间和比赛结束返校的过程中,各单位领队要担负起安全工作主体责任。扬州大学体育学院院长傅建、南通大学艺术学院学生姚娜娜分别作为学校代表、选手代表发言。开幕式后,组委会组织参赛选手进行大赛顺序抽签,并同步召开评委工作会议。来自全省29所音乐教育专业高校、27所美术教育专业高校和18所体育教育专业高校的222名选手,以及120余名评委、领队和监审员参加开幕式。南通大学教务处、创新创业教育学院、体育科学学院、艺术学院等相关领导参加开幕式。(李红娇/文 王皓杰/摄) |
|
我校获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金奖5项
10月12日—15日,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现场赛在郑州大学举行。经过激烈角逐,我校共获金奖5项、银奖2项、铜奖2项,实现在该赛事国赛金奖数、奖牌总数、红旅赛道国奖“零”、产业赛道国奖“零”的突破。其中《丝路逐梦——东南亚时尚户外品牌引领者》《 “海工神探”感-修-维共驱的水下智能巡检机器人》《 “双管”破癌——高效辅助肿瘤免疫治疗试剂盒》《瘤影明踪——肿瘤快速、精准荧光显影开拓者》《非遗“撕”路——推动非遗撕纸活态传承与国际交流》5个项目获金奖,《盐海绿洲——抗逆林木精准培育及示范推广》《星海智联—中轨卫星海域相控阵系统》2个项目获银奖,《一粘即合—复杂止血的破局者》《心灯沐童——困境儿童红色公益新生态开拓者》2个项目获铜奖。10月13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徐骏亲临比赛现场,慰问参赛团队,鼓励大家轻装上阵、沉着迎战,以最佳水平、最佳状态,发挥出最好成绩,力争实现新的突破。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由教育部等11个部门与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郑州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共吸引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学校高度重视大赛的组织管理工作,于去年12月启动重点项目遴选培育工作,今年4月启动校赛,共计884个项目报名,4098人次参赛。自大赛启动以来,校领导多次关心指导备赛工作,创新创业教育学院协同教务处、服务地方工作处、研究生院、学生工作处、国际合作与交流处等相关部门,为大赛培育做好全方位支持与保障。经过校赛、省赛网评、省决赛等环节,我校共获得省赛一等奖11项、二等奖5项、三等奖7项。经过省决赛、排位赛和国赛网评等环节,最终7个项目进入总决赛现场赛。(陈碧君/文 李红娇/摄) |
|
|
|
|
|
|
|
|
|
|